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
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
生产企业首页

【生产企业】华友钴业利润暴增26倍 原材料成本激增引发产业链整合潮

shengchanqiye】2018-5-8发表: 华友钴业利润暴增26倍 原材料成本激增引发产业链整合潮
国内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成就其产业链最上游企业的造富神话。4月26日,华友钴业公布了2017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96.53亿元,同比增长97.43%,净利润18.9亿元,同

    华友钴业利润暴增26倍 原材料成本激增引发产业链整合潮

国内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成就其产业链最上游企业的造富神话。4月26日,华友钴业公布了2017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96.53亿元,同比增长97.43%,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637.7%。

一年逾26倍的利润增长放置动力电池产业链中来看,依旧是难以忽略的亮丽业绩。实际上,不仅是华友钴业,在过去的2017年,受益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及钴价格的上涨,包括洛阳钼业、寒锐钴业、盛吨矿业等一批钴生产企业均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度双增长。

频频刷新价格上限的钴产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原料之一,钴价格的飞涨压缩了行业下游的利润空间,进而引发了一场可追溯至整车企业的、由下往上的产业链的整合布局潮。

不过,中国电池联盟综合部杨清雨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是一直在进行的,整车企业对于动力原材料的布局是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但其业务核心仍然为整车的制造和销售,对上游原材料产业的布局更多是为保障原材料供应的渠道,因而未来与上游企业的合作是主导的方式。

钴企业业绩飘红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能力密度、成本和安全性及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强综合优势的三元材料,正被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商所采用,由此也引发了其上游钴材料的需求大增,而一批早前布局钴产品的企业正成为受益者。

华友钴业发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65322.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43%。实现净利润188563.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5.1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89,551.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37.70%。

据悉,华友钴业全年共销售钴产品超过4万吨(金属量20663吨),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根据安泰科数据,华友钴业的钴产品销量约占国内消费量的35%,占全球消费量的18%。

而华友钴业在报告中表示:“2017年,受锂离子电池材料对钴产品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公司钴产品产能增加,制造成本下降,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导致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大幅增加。”

实际上,不仅是华友钴业,在过去的2017年,受益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及钴价格的上涨,包括洛阳钼业、寒锐钴业、盛吨矿业等一批钴生产企业均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度双增长。

据企业发布的2017年业绩报告显示,全球第二大钴业巨头洛阳钼业凭借占比过半的钴产品,将统计期内的营收收入推高至241.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47.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也实现近两倍的增长。受益于钴材料的前瞻布局,盛屯矿业(600711,股吧)2017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亿元,超额完成了去年50%的增长目标。此外,后起之秀寒锐钴业虽然公司总营收不足15亿元,但其净利润达到4.49亿元,同比增长575.0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洛阳钼业、寒锐钴业、盛吨矿业和华友钴业,其公司的毛利率均大幅提升,依次分别为:40.03%、51.32%、30.83%和39.90%,其中华友钴业2015年和2016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3.68%和17.68%。大幅提高毛利率的背后,正是钴价格上涨造就的盈利激增。

据lme钴现货价格显示,截至4月中旬,钴的价格已经从2016年9月1日的2.55万美元/吨上涨至9.2万美元/吨,涨幅超过260%,尽管与3月的9.4万美元/吨价格相比略有回落,但仍维持高位。国际mb钴价也从2017年年初的14.7美元/磅快速增长至上周五的44美元/磅附近,涨幅接近两倍。

钴矿争夺

几近过半的盈利空间,一时间让钴成为了行业的热点和资本的宠儿,吸引着众多企业争相布局。不过,在国内钴资源稀缺下,这场争夺战必然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战争。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钴资源储量近700万吨,但其地理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菲律宾、加拿大、俄罗斯、赞比亚、新喀里多尼亚等地,约占世界钴总储量78%。其中,刚果(金)的钴储量为340万吨,占全球钴储量的48%,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国是钴矿资源缺乏的国家,仅有8万吨,占1.1%。

因此,要想在这场钴资源争夺战中占据先机,放眼国际合作是不可避免的抉择。实际上,洛阳钼业和华友钴业的崛起均得益于其海外的前瞻布局。

据悉,在洛阳钼业成其为仅次于国际巨头嘉能可全球第二大钴企业的两年中,其于2016年5月,以26.5亿美元对价收购pdk所持有的fmdrc100%股权,从而获得tfhl70%的股权,这次收购让洛阳钼业间接持有位于刚果(金)境内的tfm56%的股权。2017年4月,洛阳钼业通过b完成对lundin mining corporation持有tfhl 30%的股权收购,从而间接获得tfm 24%的权益,至此,洛阳钼业间接持有刚果(金)最大的铜钴矿tfm 80%的股权。

此外,华友钴业在过去的2017年,也积极在上游钴矿资源拓展空间。据了解,华友投资公司先是收购巴莫科技42%股权,然后是6516万美元增资mikas公司,6842万元认购avz公司1.86亿股股份,1000万澳元认购澳大利亚nzc公司增发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刚果总统卡比拉3月签署的新矿业法出台,进军这一占据全球近半钴资源的国家,将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潜在的不利因素—钴出口的税率提高5倍至10%。这对于无论是钴开采企业或者是下游的钴产品制造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杨清雨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鉴于目前全球探明的钴资源稀少,而刚果是钴资源的储藏大国,即便刚果新矿法拉高了钴进口的成本,在如今的市场热度之下,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对这个区域的布局。

然而,杨清雨也指出,随着未来新的技术应用产业化,或将可缓解钴成本提升。据他介绍,目前刚起步的811锂电池产品中,单位容积的钴含量可比目前的523产品降低7%-8%,“不过,虽然有些实验室宣布已经可以量产该产品,但从实验到商业化,再到量产以及整车的应用,预计可能需要到明后年”。

而对于钴价格的走势,杨清雨认为,由于钴产量短时间内难以扩产,而下游的产业对钴的需求持续提升,因为未来钴价格还会保持在高位。据bmo资本市场公司预测称,由于电动车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两年钴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并不排除钴价到2019年在当前水平上翻番的可能性。

由下而上的产业整合

然而,在钴企业于2017年取得亮丽的业绩的同时,相形之下却是下游动力锂电池等中间产业链上企业盈利空间的萎缩。实际上,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下,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链正经历着诸多考验,而为了降低成本支出,包括整车企业在内均开启了由下而上的产业整合。

从另一维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其中,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业内预计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突破100辆。

方正证券有色研究团队则指出,钴价上涨的背后是其供需结构的改变。在新能源汽车大周期的背景下,由动力电池的需求引发钴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同时3c领域的钴需求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其次,在供给端短期内难以跟上需求的增长,造成供需不均衡,预计2017年供需缺口为550吨,且缺口呈扩大之势,预计2020年,供给缺口将达到1.2万吨。

在巨大前景的预期之下,包括大众、戴姆勒等整车企业纷纷公布了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计划,并寻求与上游的锂电池企业合作,而一些锂电池生产企业开始涉足钴资源的布局,甚至一些汽车企业开始从与锂电池的合作方式转向布局动力电池上游稀缺资源。

据悉,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宁德时代联姻上汽集团,国轩高科则与比亚迪签署股东协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而在跨国企业中,大众汽车已要求生产厂商针对2019年起最高达十年的钴原料供应计划递交提案。

此外,2017年10月,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间接全资子公司亿新发展认购澳大利亚pilbara minerals公司不超过3.5%股权。这也预示着长城汽车开始全面涉足锂电池原料矿产业,为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电池保证。

动力锂电池企业方面,此时深陷债务危机的沃特玛在处理债务违约的同时,也在推进澳洲矿业的收购布局。据媒体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已有8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扩产、并购事项。

瓷砖相关 生产线 生产状况 生产基地 企业标准 企业俱乐部 企业报 企业外迁 企业发展 ,本资讯的关键词:华友钴业新能源汽车钴产品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整合同比增长line洛阳钼业动力电池寒锐钴业生产企业上市公司201原材料激增成本利润

(【shengchanqiye】更新:2018/5/8 20:12:39)
5月4日,陕西省质监局发布公告,2017年按照年初制定的监督抽查计划,陕西省局共组织开展了4批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全省1680家生产和经销企业的2383批次产品,经检验,不合格样品173 >>
全球拉链产业生产量中国占65%,其中义乌约占中国的25%。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义乌拉链业,已迅速超越福建、广东,义乌市现已有拉链生产企业300多家,原辅料生产企业100多家,成为全国最 >>
最新资讯  优势批发  最新供求  
 
返回上一页    回顶部    回首页